党建引领定点帮扶 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2-06-09    浏览次数: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成都大学从2021年开始,继续定点帮扶阿坝州九寨沟县以及九寨沟县南坪镇双龙村和简阳市石钟镇民强村。学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按照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和受扶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的新需求,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引领带动形成定点帮扶工作新格局,发挥特色优势,助力受扶地补短板、固成果、夯基础、促振兴,为努力建设群众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走出新路。

凝聚共识,做优帮扶工作顶层设计

学校党委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了“领导班子主责,帮扶办主推,各学院、部门主帮,驻村干部主干”的“四位一体”定点帮扶工作机制,每年召开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安排部署帮扶工作4次以上,分管校领导每季度召集帮扶办以及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落实定点帮扶工作。

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每年坚持深入阿坝州、简阳市等地调研走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学校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各受扶地“十四五”和乡村振兴整体规划以及实际需求,拟定了《成都大学定点帮扶工作规划(2021-2025)》,并由学校党委常委会讨论审议通过后发文,将帮扶任务落实到部门、到项目,为定点帮扶工作做好做优顶层设计。

优化配置,为帮扶地提供队伍保障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学校党委按照要求足额选派综合素质优秀的党员干部到受扶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并把开展帮扶工作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主要途径。现阶段选派的3名全脱产干部均为中共党员,1名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名为党务干部,其中1人担任村委会第一书记。学校党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及学校相关文件要求,落实帮扶干部各项待遇。帮扶干部在参与学校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或职员岗位的聘用与晋升时,在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予以投放指标单列支持。学校党委也实时做好帮扶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工作。

为帮助受扶地打造一支优秀党员队伍,学校两个党支部分别于与2个受扶村党支部开展了结对共建,一是结对党支部党员分别在帮扶村结对帮扶1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或突发严重困难户,并开展关心慰问、解决实际困难、宣传党的政策等帮扶活动;二是开展党务培训,赠送党建书籍,选派熟悉农村工作和党务工作的同志到受扶村开展蹲点指导。依托农民夜校等形式开展专题宣讲,宣传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三是组织村委会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乡村振兴工作先进经验。

一年多来,学校各党支部到受扶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8次,参与党员70余人次。近期,学校教职工还向受扶村捐赠了党建活动阵地建设经费1.6万元,党员培训经费1.9万余元。

发挥优势,凝聚帮扶工作合力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发挥本学校、部门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全方位参与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文化帮扶、消费帮扶、医疗帮扶等工作,不管是教职工党员还是学生党员,都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全面行动起来。师范学院党委组织党员教师带领师范专业学生到凉山州和九寨沟县开展顶岗支教;教务处党支部每年统计受扶地考上成都大学和其他大学学生名单,学校每年到各个受扶地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向受扶地考上大学的学子发放励志奖学金助学金,鼓励他们用知识帮助家乡实现乡村振兴;学生处党支部积极促成学校在九寨沟县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当地就业、创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派遣青年优秀党员到简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两次,当地党务工作者、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等,共260余人参与;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带领学院专家团队与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各地开展杂粮种植科技交流合作,并积极促成“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特种作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落户简阳市新市街道;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党委和社科处党支部积极探索构建“成都大学-九寨沟县文旅产业与科技融合中心”;附属医院党委每年组织党员到受扶地开展医疗帮扶和义诊工作。与受扶地签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对口帮扶框架协议》,通过人才培养、医院管理帮扶、特色专科扶持、健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科研项目合作、教学师资培养、信息化平台应用等多种方式,帮助受扶地建立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后勤处党总支形成了“固定兑换窗口为主,832平台采购为辅”的帮扶产品“已购代扶”体系。工会、帮扶办党支部积极开展“以购代捐”工作,协调采购受扶地优质农产品用于发放教职工福利。学校消费帮扶成效显著,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广泛参与,构建立德树人大舞台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学校党委把定点帮扶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有机融合,打破专业教育、管理服务与学生思政工作条块分割状况,组建成立成都大学青橙小站乡村振兴党员志愿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在九寨沟县、简阳市等受扶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构建立德树人大舞台,让党员师生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还能拓视野、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服务团成立后,围绕学百年党史促乡村振兴主题,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等落实应用到具体项目中,打造了“喜迎建党百年 讲好脱贫故事”“聚力智志同扶 巩固脱贫成果”“聚焦产业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迎接绿色大运 志愿服务乡村”四大场景,到受扶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庆建党百年文艺汇演、乡村示范段道路微景观打造、庆建党百年墙绘工程、顶岗支教、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调研、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乡村产业品牌设计大赛、垃圾分类绿色公益项目等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0余次,涉及全校10余个学院,参与师生170余人,直接受惠群众1000余人,被省市各类媒体和学习强国报道7次。

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学校多次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年度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并多次获得“全省教育脱贫攻坚记功集体”、“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称号。

下一步,学校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定点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党建引领定点帮扶,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帮助各个受扶地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接续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
下一篇